
![]()



三都镇碑记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曹子立是一名 “兵支书”。2002年从武警某部退役后,曾在我市一家驾校工作。2021年,他放弃高薪收入,加入服务父老乡亲的村干部队伍,扛起了乡村振兴的重任,在基层沃土上书写着“退伍不褪色”的精彩篇章。
11月24日这天,曹子立忙着在我市物流园内着寻找合适的物流企业,前段时间,村里的无镉生态米丰收,需要尽快发往省内各地。2001年,村里流转50余亩土地,曹子立尝试带领村民们种植无镉生态米、辣椒和莲藕。但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,刚开始时,村里的举措并不被看好。
当时的情况,曹子立至今仍记忆犹新:“有些人就讲风凉话,你看喽,他种这个肯定亏本,说实话当时我也没底。”
面对村里产业薄弱、发展滞后的困境,曹子立这位“兵支书”拿出军人的闯劲与韧劲。不懂技术就找专家虚心请教,没有优良品种就主动引进,水渠坍塌就及时重修。村民曹方林是原碑记乡的农技员,曹子立遇到种植方面的难题都会向他请教,在他的帮助下,生态米的质量得到了可靠保障。
碑记村村民曹方林回忆:“我也反正没事就到外面去逛一下,到田埂里面去看一下,有时跟他说要灌水了,或者是要去晒田了,还有那个虫情也基本上跟他说,我说了他就会照我的意思去做的。”
碑记村有着石灰岩地质、未经污染的山泉水和昼夜温差等独特自然条件,加上村里引进的大米品种优良,村民田间管护得力,最终种植出的无镉生态米风味独特,且富含多种矿物质。为了延长大米的保鲜期,曹子立还特意找到一家优质碾米厂,采用真空包装提升储存环境。大米丰收后,曹子立便着手打开销路,对于这,他有自己的营销经:“第一年我就是包那个两斤装的,包了有五六百斤,就是送,我让别人吃,吃得好吃就来给我们做下广告,我第一年可能送就送了一千多斤,一共才一万把斤米。就他们吃了之后,这个米还可以,第二次就自然找上门来了。”
凭借积极的营销推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,种植第二年,碑记村的大米便打开了销路。如今,这款无镉生态米的市场价达到每斤六元,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四万元收入,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二十个就业岗位,他们可获得用工劳务补贴四万余元。
此外,曹子立通过争取资金项目,为村里引进了光伏电站、养猪场,这些产业加起来每年能为村里增加十余万元的集体收入。
不满足于单一产业,曹子立又敏锐捕捉到文旅融合的机遇,着力改善全村人居环境,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。
碑记村综治专干曹寒东感慨到:“通过我们曹支书的努力,现在我们村部的卫生有很大的改变,然后我们村部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银杏树,现在成为了我们碑记的一个特色网红打卡点,带动了我们碑记村的旅游发展。”
从军营到乡村,从“橄榄绿”到“田野绿”,曹子立带着军人的初心与担当,对未来充满了干劲:“我还是要带领农户去种,不要说一个村集体去种,如果是老百姓都种,每个人种个几亩,他一亩能够产生个一两千块钱的收入,那他有两三亩,他一年这么大年纪了也有几千块钱,最终目的是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。”
来源:资兴市融媒体中心
作者:雨桐
一审:欧阳雨桐
二审:袁勇杰
三审:杨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