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
![]()
“村上给了我工作,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,工作也很轻松,也能胜任。”11月26日,州门司镇彭公庙村的街上,55岁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蓝春林正和同伴们一起清扫路面,谈及这份工作,他脸上满是笑意。因身患重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蓝春林,是该村通过规范公益岗位设置受益的困难群众之一。
![]()
近年来,彭公庙村将公益岗位规范化管理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,让“小岗位”发挥“大作用”。目前,该村已针对性设置环境卫生清扫、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岗位7个,并全部完成劳动合同签订并进行公示,实现岗位设置、人员选聘、管理考核全流程规范化。
“我们建立了彭公庙村的公益岗位管理群,每一个月他们都将他们做事的搞卫生的照片,要发到群里面来,然后要按时到村里面来签到。”郴州市派州门司镇彭公庙村驻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队长付伟明介绍。近年来,村民们明显感受到村庄的变化,昔日零散堆放的垃圾不见了,河道沿岸的杂物被清理干净,村组道路整洁通畅。
![]()
为持续巩固成效,该村还制定长效工作机制,推动公益岗位效能最大化。“我们现在是准备每一个月对公益岗位进行培训,然后组织所有的公益岗位的人员,在有些难搞卫生的地方做一次大清扫大扫除。”付伟明说,公益岗位的规范化运营,既破解了农村环境卫生“长效管护难”的问题,又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,实现了“生态改善”与“民生保障”双向奔赴。
来源:资兴市融媒体中心
作者:王 瑞琴 胡恒珲
一审:王瑞琴
二审:黄欣
三审:杨波
